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美术 > 乡村美术 > 书画新闻

是民间艺术,更是质朴生活——贵州水城农民画的形态逐渐确立

时间:2024-11-18 06:35:3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分享到:
  

编者按

农民画,是各地艺术工作者在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活动中结合当地特点,通过多年开发形成的具有广泛性和独特性的现代画种。

20世纪80年代初期,贵州水城农民画的形态逐渐确立,秉承“扎根民族民间,坚持个性特性”理念发展至今,收获不少关注和喝彩,涌现出徐承贵、徐源、董成、何剑春、熊师提、杨明英、杨明芬等一批热爱创作的农民画师,经过几代画师的努力,水城农民画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创作群体,如猴儿关画家群、徐氏画家群等,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地域文化凸显。7月底,在2024中国(南京)农民画优秀作品双年展上,《节日的盛装》《羊儿满山坡》《大地流彩》等贵州作品入选。

截至2023年底,水城区共培训农民画创作爱好者1500余人,50余名农民画作者的近400件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收获》《赶花场》《六月番茄红》等作品获得全国奖项,上百件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水城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招牌不断擦亮,8月下旬,水城农民画将随贵州文化交流活动走进加拿大。


徐源 不断拓宽农民画的应用场景

徐源

《夜郎古陶》作者:徐源


《山野盛果》作者:徐源


色彩明艳欢脱、线条随性游走的水城农民画,记录着当地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将作画元素融入成丝巾、饰品等,颇受文创市场青睐。

“农家人不擅表达,但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美好生活的愿景都藏在画中。”7月25日,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源向来客介绍自己公司里水城农民画周边产品。

徐源,1988年出生于六盘水水城农民画之家,父亲徐承贵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画画师。他5岁就跟随父亲走乡串寨练习写生,收集苗族刺绣、蜡染服饰。

2006年,正读高中的徐源在父亲的鼓励下参加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并获得好成绩。自此,徐源内心那颗传承农民画的种子开始萌芽。

为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徐源报考了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

创业之路从校园展开,2011年,读大二的徐源在父亲的支持下成立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城农民画创作及旅游商品研发、创意设计、动漫制作、品牌孵化。公司根据农民画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将画印在书签、饰品、瓷杯、抱枕上,在2014年深圳文博会上大受欢迎。

“那时候文创产品还只是一些创意雏形,很简单地将农民画中一些元素转化制作成生活用品中的一部分,外地游客买一些,很有局限。”徐源回忆,“特别是农民画画师外出务工,人才流失严重。怎么打通‘艺术生活化的路径’?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

这10年,徐源在创业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努力寻找传统水城农民画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只有把农民画衍生产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成为时尚产业,农民画才会有未来。”徐源到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走访,开启创业新阶段,打造水城农民画主题艺术餐厅,把吃、住、行、游、购、娱的要素融入文创产业中。“制作农民画动画、出版农民画少儿绘本,吸引农民画画师回流,带动就业68人,不断拓宽水城农民画的应用场景。”

随着水城农民画周边产品的丰富,其市场价值也日益凸显。徐源告诉记者:“为防止仿冒盗用、‘山寨’抄袭,早在2011年就开始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农民画,当年就注册了36项,2016年注册第二批近百项,2019年,把所有80年代至今的绘画作品及当地苗族纹饰符号全部进行了整理登记。”

“打造品牌,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将品牌系统性全产业链打造,通过品牌来示范引领,实现经济价值转化,才能让水城农民画步伐稳健走得长远。”徐源直言不讳。

截至目前,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目前拥有著作权2679项,水城农民画知识产权全类保护,商标注册20个,外观设计专利18项。徐源旨在为水城农民画积攒起家底。

今年,夜郎风品牌获得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老字号品牌等称号。并通过建立VR展厅、尝试NFC数字藏品开发,让水城农民画融入数字化大潮。

“资源是祖辈留下来的,如何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新的消费价值、新的品牌、新的生活,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对今后的发展徐源信心十足。


董成 以画为媒展现山乡风情

董成(左二)


《你吹我舞热腾腾》作者:董成


《太阳下坡》作者:董成


谈起与农民画的缘分,作为第一批农民画学员的董成回忆道,那是1983年,自己未满18岁,接到一纸通知——区里推荐去县文化馆参加农民画培训。30多名来自农村的年轻男女,集中在老城区的一个屋子里学习绘画原理,透视、色彩、素描等等。

董成出生于六盘水市水城区金盆乡和平村,父亲是赤脚医生,喜欢读书,会画画,自己跟着父亲涂涂画画。“从小也算耳濡目染,在小人书上随心所欲地画着图案,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在董成看来,农民画最大的特点是反映农村生活,展现山乡风情。农民们一手扛锄头,一手拿画笔,用简单的图案、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水城农民画走民族民俗的路子,文化底蕴丰厚,具有高原、民族特色,并且有一种大山深处的神秘感。”少年时期的董成将老师的教导牢记心底,也一直这么践行。

从第一次参加农民画培训,到1990年被录用到水城县文化馆工作,7年时间里董成创作了很多风格鲜明的作品,《赶场路上遇情郎》《你吹我舞热腾腾》《归》《心中乐曲》等,已成为水城农民画作的优秀代表。

经过40余年的打磨,董成画技纯熟,成长为全省农民画特聘老师,多次担任贵州省农民画画展评委。

“每年组织画师定期进村寨培训,在有刺绣、蜡染、挑花、剪纸等一定手艺基础的人群里,挑选农民画师‘苗子’。”董成回忆,2016年六盘水市共举办农民画培训10余次,培训农民画作者500余人,培养骨干作者30余人。其中由董成培训辅导水城农民画作者创作的150余幅农民画作品,在全国、全省展览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经过几代画师的努力,农民画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水城区共培训农民画创作爱好者1500余人。水城农民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生活气息浓郁,有着淳朴、自然、率真的精神内涵。水城农民画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创作群体,如猴儿关画家群、徐氏画家群、校园画家群等。

“一直以来,水城区都很重视水城农民画的传承发展,不间断举办水城农民画培训班,培养新人,壮大农民画创作队伍,以更加贴近现代化生活的艺术表达,让水城农民画绽放艺术光芒。”董成说。


何剑春 生活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何剑春


《羊儿满山坡》作者:何剑春


《欢乐铃铛舞》作者:何剑春


“这幅名叫《打亲》的作品画的是彝族婚嫁习俗。”7月26日,在自家的民宿里,何剑春向来六盘水避暑的成都客人介绍自己的农民画作品。

画作上,一群彝族小伙拿着柳枝沾上泉水,围着新郎掸去接亲途中衣服上沾染的灰尘。

何剑春的创作灵感来自水城区纸厂乡彝族结婚风俗场景。整幅画以草绿、大红、柠檬黄、浅蓝勾画的彝族服饰明快艳丽,人物表情夸张有趣,反映了水城农民画构图奇巧、造型质朴、色彩明快的特点。

今年54岁的何剑春,是六盘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六盘水市水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职工、水城区农民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谈起画画,何剑春眼中满是欢喜,“我是半路出家,小时候家里姊妹多,实现温饱都勉强,哪有能力学习画画,是2013年底参加市里举办的农民画培训班,才有机会入门。”

何剑春回忆道,培训班教的是传统美术理论,一周的课算是入门了解,“真正开始摸索出门道,能画出些内容是2015年。”在培训班的基础上,何剑春慢慢感知领悟与水城农民画的特色相互融合,色彩搭配、填色,用构图巧妙突出绘画主题。当年8月,她创作的组画《拦路酒》获得全国农民画金奖。

从那以后,何剑春手中的画笔就再未停下。《欢乐铃铛舞》《助推产业、硕果累累》《彝家儿女欢庆之歌》《产业致富大丰收》等作品入选省内画展,斩获名次。

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水城农民画,是何剑春的愿望,除了参加比赛展览,今年,何剑春用自家的房子开了家民宿,将每个房间墙面挂上农民画,她说:“这几年,来六盘水避暑的省外游客越来越多,要让外地游客了解水城农民画。”

“为什么画中有的人脸用色那么深,有的深紫,有的又是一半浅紫?”客人饶有兴趣地问道。何剑春乐了,耐心讲解道:“这个画的是农家书屋进村寨,经常干农活的人皮肤是晒黑的,用深浅双拼色是体现阳光从一旁照射,脸部出现的阴暗两面。”

何剑春的农民画所画场景,全部来源于村寨生活的景象。“比如,这次入选2024中国(南京)农民画优秀作品双年展的作品《羊儿满山坡》,是在营盘乡路边看见有人放黑山羊,羊儿爬到路旁的树上吃草,觉得有趣便画了下来。”

扎根农村,画作才有生机,用画记录生活,生活才会充满色彩。“水城农民画,圆了我的艺术梦。水城农民画协会女性画师居多,作为协会副会长,以老带新,激发大家对农民画的兴趣、提升审美,为创作队伍培养后备力量。”何剑春说。


熊师提 一笔一画绘出美好生活


熊师提


《欢欢喜喜过大年》作者:熊师提


文创产品 作者:熊师提


“别加太多水,容易晕染。”7月26日,水城农民画师熊师提正手把手教前来研学的小学生体验制作农民画伞面。

“80后”的熊师提,出生在水城区陡箐乡猴儿关歪梳苗聚居的苗族寨子,当地妇女头饰上有一把20厘米的梳子歪着盘在发髻上,衣饰颜色大多为黑色和深蓝色,能歌善舞,她们生活的村寨路边墙上绘着五颜六色的农民画。

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寨子里长大,熊师提从小就有很强的色彩敏感,农闲时跟着母亲蜡染、挑花,做得有模有样,时不时地混彩创意搭配,总能获得邻里称赞。

2004年,水城农民画培训班开到了猴儿关,具有天赋的熊师提被培训老师发现,“把画纸想象成布,画笔想象成针,一笔一画当成一针一线施展”,熊师提经过老师点拨逐渐上手,作品屡获奖项。

2005年,作品《比技夺亲》在贵州省现代民间绘画展览暨“画乡”优秀作品展览中获铜奖;2007年,作品《惹到妹妹搬不脱》入选第三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今日中国新农村”中国百区农民画大展;2009年,熊师提荣获“凉都旅游商品能工巧匠”称号;2023年7月,熊师提在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不知不觉已经画了20年,如今的熊师提画技娴熟,成为水城农民画区级非遗传承人,在水城区设立锦绣文创基地后,熊师提作为画师被邀请至基地,为有意愿学习农民画的群众提供指导。

“以前就是普通农村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成为职业画师后每月有固定工资,还有人购买我的画。”熊师提说,水城农民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她也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绘画,“自己擅长的蜡染手艺不能荒废,农民画的色彩艳丽,能不能将二者结合?”熊师提带着好奇,不断摸索,蜡染时尚“变身”彩染,蜡染产品颜色不再是单一的蓝白,彩染产品制作的装饰画很受欢迎。

熊师提告诉记者,现在陡箐中学开设了农民画课程,寨子的农民画必然后继有人。

“希望水城农民画能被更多人读懂、喜爱。”这是熊师提的心愿。(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