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电 题:重庆乡村里的美术馆:艺术助振兴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一栋白墙灰瓦的建筑掩映在群山环绕中,这是利用村民闲置空房建起的三合美术馆,院落周边种满了大片油菜花,远山有窑古色古香,处处洋溢着艺术的气息。
作为2022年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三河村,村民已经习惯了那些慕名而来的到访者,除了集中感受艺术的浓郁氛围外,大多希望此行能够取到乡村振兴的“真经”。
三河村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坐落在缙云山脉半山,此前和大多数农村一样,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儿童、老人孤独留守,很多老房子闲置,一度沦为“空心村”。
近年来,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沙坪坝区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田园”,用艺术赋予三河村独特魅力,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力量,利用闲置民房改造,引入书画、陶瓷等艺术家和非遗文化传承人,打造“三河村艺术家村落”,丰富三河村乡村振兴文化内涵。
80后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荣占国,一直想找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搭建艺术平台,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
“通过不断的走访、调查,和老乡们深入交流,我发现建一座美术馆,用高雅艺术反哺农村建设,既能给年轻人提供展览平台,又能帮助老艺术家传承,是一件既利当下、又计长远的事。”
荣占国说,一边是文化供给的匮乏,一边是对艺术的渴望。在考察之后,他坚定了办美术馆的愿望,高高在上的艺术如果“俯下身来”,接上地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激活农村的经济与文化,为乡村赋能。
2022年6月,三合美术馆正式开馆,三层楼的建筑设有可举办画展和学术交流的展厅,开设了艺术课程和美学生活体验,可以说集艺术展览、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社会公教、艺术研学于一体。当天,陈树中、康宁、何力平等艺术界名家都来到了这个山村里的美术馆。
“传播当代艺术,传承大师经典、用艺术赋能乡村,能够为乡村美育注入活力。”荣占国称,借助美术馆,培养了一批热爱乡村艺术爱好者,闲暇周末举办研学活动,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同台感受艺术熏陶,不仅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习热情,也促进了乡村美育和城市文明的碰撞融合。
“开村”近一年,美术馆观者如云,除了当地老乡作为“常客”外,还聚集不少美术爱好者和高校学生,一度被视为阳春白雪的艺术,正慢慢浸润三河村。
空闲时来美术馆转转,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习惯。日常在路上遇到略显陌生的面孔,村民都会热情地打个招呼;看到上新展览,村民会好奇看一眼。“我们专门邀请周边村民到美术馆里做客,为村民们导览介绍如何看懂一幅画、给他们讲解观展知识和礼仪。”荣占国记得清楚,美术馆刚开馆时,村民们会扛着锄头一身泥进馆。如今村民进馆时都会收拾干净、穿戴整齐。
文化的注入让三河村更美了。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入驻的艺术家们时常深入三河村采风、创作,不仅创作一批带着乡村印记的作品,有的还为当地的村民和美术爱好者上公开课,提供研学平台,带来新的艺术思潮,既为乡村注入新元素,更让乡村产业发展具文化底蕴。
“我时常在三河村周边的山里游走,拍了不少乡村素材,我的心灵容易也向往回归大自然。”青年画家陈正乾的作品被展出在美术馆里,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以后,他一直坚持艺术创作活动。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滋养根系的方式就是用笔墨记录乡村人文风物更加美好。”
据了解,三合美术馆也是重庆沙坪坝区推动校地合作的成果之一。沙坪坝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四川美术学院携手,在地方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三河村将越来越有“文艺”味儿。“单纯的艺术是不盈利的。”谈到未来,荣占国希望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开展研学活动、推出文创产品,让三河村产生更多经济价值,助力艺术家村落的经济发展。
变化的不仅仅是村民的想法,三河村的乡村之美也正被艺术一点点激活。
三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强称,三河村通过“三变”改革,积极引入产业,形成文创产业与农旅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精致乡旅产业格局,目前已成功签约“缙泉烧”“镜蓝染”等20余家艺术家及配套产业,艺术爱好者纷纷聚汇三河村,形成了艺术家村落。
李强说,在艺术家村落的影响下,三河村人流量增多,当地许多外出打工村民回到村里开起了小卖部和农家乐,甚至利用自家破旧房屋改建后成了品茗赏景的休闲地。通过引导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投身发展乡村产业,让农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进一步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在三河村,一树一花、麦田泥土、传统习俗皆为艺术,蕴含着发展致富的资源。村民们纷纷感慨:“村子变美,打心里高兴,大家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为乡村振兴培育了新时代的文化土壤。”据了解,该村2022年集体总收入204万元,稳步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由“输血式”增长向“造血式”增长转变。(完)